2010-12-31
我們的素人版2010年終Playlist
獨立搖滾音樂聽了一整年,隨著2010年終逼近,各大歐美媒體紛紛做出了「頂尖十大」的清單,不研究派系,只純粹拿耳朵聽音樂但還是能夠找出偏好脈絡的我們,也一時心癢,製作了我們各自的Top 10排行版,也因為一年當中出品的專輯何其之多,雖然現在回顧,好像有共識地還是覺得今年少了一張超級震憾的搖滾專輯,但就平均水準來看,中上佳作實在蠻多,於是仿效紐約時報做年終電影排行榜,再做一份我們個別的Run-up清單(季軍)。只不過在這之中肯定的是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就是了。
2010-12-27
家的進化論‧2
2010-12-26
Deuxième Noël。第二個聖誕
悄悄地時間又滑到了歲末年終,真的就是像轉眼間,我們新家落成後的第二個聖誕快樂又來到 – 就在兩個人共謀用兩晚嗑掉十大顆的好吃元宵以慶冬至後。究竟第二個聖誕節要來變什麼花招,照例要有個慶祝的晚餐,但出去人擠人又被很貴的聖誕餐敲詐,就不了!選擇下了班自己動手完成簡單的料理晚餐(也沒像去年請半天假),然後吃完飯再跳上免費的花博公車,去到北美館當期的2010台北美術獎散步!於是我們第二個恰逢多日像歐洲好天氣的降溫聖誕夜,立刻一整個變得既充實又奇怪,雖然是真的好冷,然後我因小酌而頭昏不已~ *歡慶佳節,才愛上的樂團Beach House特別為大家寫了這首歌- I DO NOT CARE FOR THE Winter SUN,插上耳機暖暖地從聖誕節直到過年^^~
2010-12-22
'10 NYC | 0607 Camera Obscura演唱會
來自蘇格蘭的Camera Obscura為2009第四張作品My Madlin Career宣傳巡演來到紐約。 攝於2010年6月7日,Grand Ballroom, Manhattan Center, Midtown |
衝著位在紐約中城西34街的近百年老店《Manhattan Center》面子,儘管來自蘇格蘭的這支以女聲為主的獨立搖滾樂團《Camera Obscura》,對於台灣樂迷不那麼遙不可及,畢竟他們曾經到過台灣開過幾場中型演唱會,只是那時不是我們的搖滾年代還未「火力全張」,不然也可能是因為被其它的事分心而未來得及參與他們在台灣的音樂盛會,於是這趟紐約行,在無數次的仔細查閱期間演唱會行事曆,仍在最後拍板敲定了Camera Obsura為四張專輯作品"My Maudlin Career"巡迴演唱會的6月7日Manhattan Center場次。(2010眼看結束,註定完成不了的紐約遊記,也一定要寫完紐約表演系列)
2010-12-20
讀報 | «20 minutes»的2010臉書最『讚』頁面
不管我們自己對於由才獲Time雜誌2010年度人物(homme de l'année)的哈佛高材生Mark Zuckerberg所創立的臉書(Facebook)平台如何使用,臉書的這樣一個媒體確實已經影響了大眾的生活。雖然我某種程度確實無法認同這一個平台,諸如那種讓自己的一舉一動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示於所謂的「朋友s」面前,或是那種沒什麼讓「讚」滿天飛的現象…等,但臉書他確實能夠擔負著某種程度的聯絡友人情感使命,抑是讓資訊快速傳遞的好處(刻意的搧動人心應該少一點才好)。僅管早已誤入臉書註冊陷阱的我並不鼓勵著大家都應該去申請臉書帳號(聽說一旦加入就刪不掉,挺可怕的),不過這裡有一則日前由由法國媒體«20 minutes»在選出來的法國2010臉書最『讚』的若干個頁面,我這個幾乎沒有臉書症狀(指沒有臉書也不會怎麼樣)的不怎麼追隨動能態的潛水客(浮起水面也只將塗鴉牆當做新聞記錄等),卻挺有興趣特地去搜尋找來看看的…畢竟那些選出來的文字還蠻好笑的。只不過因為新聞上的句子還是挺像俚語,僅就字面上翻譯(詮釋)可能會失去幽默或失去語意,於是再附上原文。
2010-12-18
'10 NYC | 0606+0612 Battery Park City (砲台公園)
站在下曼哈頓,前可越Hudson River眺New Jersey沿岸,後可及仍「努力」地萬丈高樓平台起的「新生」世貿大樓(World Trade Center Reconstruction Site)的Battery Park (砲台公園),我們一面用共享的Ciao Bella甜中帶酸的Key Lime義式冰淇淋,一面享受著極致的河岸夕陽,悠閒的情調中,沒能忘記提及的是那一部1995年的《少女小漁》(Shao Nu Xiao Yu)。
2010-12-16
讀報 | Banksy: 街頭藝術的鬼魅 (2010/12/15)
Banksy知名的系列創作。圖片轉載自此。 |
打算不定期用中文節錄(沒那麼厲害可照文本翻譯)精選法文媒體刊載的新聞(不定期:理想是至少兩個星期一次 – 本來想說一星期一次但又覺太為難自己),強迫自己讀法文、記新字與片語、以及學習如何寫/說法文…等,以求或多或少的進步。現第一篇的試寫,就從剛好我很感興趣的神秘街頭藝術家Banksy,以及我們搶先法國在上個月金馬影展所觀賞其電影作品《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中譯:怪盜塗鴉異世界),由Le Point.fr日前刊登的這篇電影賞析《Banksy, le fantôme du street art》(如本文主旨)展開此項大志。
2010-12-15
家的進化論‧1
家的進化論:房子的初期動土拆除與水電、泥做工程。此刻正值2008年10月底才開始的泥做階段。 攝於2008年10月30日。 |
時光匆匆,展開自以為越入佳境的兩人同居生活悄然過去7百多個日子。翻開老相片,12月28日同居週年紀念日(那一天在還有工程進行的小窩開始貪鮮試住)腳步逼近,向來在乎「每天平均好」更甚於「只有一個紀念日好」的我(是否更貪心),無意藉此討來禮物或提醒某人做出聊表心意的回饋,一來其實這個人平常就真的很好,二來小窩空間總是有限,不好因為一時興起堆上越來越多久久才用的物件。我只是一心地想要把當年(2008)就該一步一履完成的「造窩」記事趁機做個總整理(總回憶),但這事始終還是個大工程,只是既然決心要做,也就只好拼著一股傻勁咬牙地進行下去。用照片娓娓道來《家的進化論》…。
2010-12-13
破冰的歐味蕃茄燉肉球
最近的台北,雖然有著寒流的侵襲,但白日見了陽光,乾冷的空氣卻怡人的甚有歐洲味道,就想著可以做點什麼事,讓小窩的氛圍能與這樣好舒服的歐味共鳴。於是尋著食譜,找到了很有南歐風情的「蕃茄燉煮肉球」。有著美麗冬陽的星期六早上,兩個人穿過公園到傳統市場買菜備料,心情真是愉快,但未料午后一趟雙輪車騎,有人不爽另一個人,悶氣一生,不僅影響兩人默契欲挑戰的雙腳時速,而兩小時的騎乘總數則終結在10.8公里!回到家,還要繼續不高興嗎?但已經約好要一起預做給隔日午/晚餐的「蕃茄燉煮肉球」材料,沒人要失了風度,於是「揉捏肉球」就讓兩個人破冰了。兩個人一起在廚房或餐桌上捲袖子真的很好玩…
最近的台北陽光總會讓人聞起只要經歷一次就讓人永生難忘的南歐空氣, 於是週末決定嚐試一道充滿義大利風情的「蕃茄燉肉球」。 文青用底片相機攝於愛琴海小島Santorini,2001年9月。 |
最近的台北,雖然有著寒流的侵襲,但白日見了陽光,乾冷的空氣卻怡人的甚有歐洲味道,就想著可以做點什麼事,讓小窩的氛圍能與這樣好舒服的歐味共鳴。於是尋著食譜,找到了很有南歐風情的「蕃茄燉煮肉球」。有著美麗冬陽的星期六早上,兩個人穿過公園到傳統市場買菜備料,心情真是愉快,但未料午后一趟雙輪車騎,有人不爽另一個人,悶氣一生,不僅影響兩人默契欲挑戰的雙腳時速,而兩小時的騎乘總數則終結在10.8公里!回到家,還要繼續不高興嗎?但已經約好要一起預做給隔日午/晚餐的「蕃茄燉煮肉球」材料,沒人要失了風度,於是「揉捏肉球」就讓兩個人破冰了。兩個人一起在廚房或餐桌上捲袖子真的很好玩…
2010-12-08
Wear Music #1 Beach House- Teen Dream (Jan '10)
圖片來自Beach House的Myspace。圖片原網址為此。 |
一張躺在音樂庫好久的專輯,卻因為影集《Gossip Girl》愈加亂七八糟的第三季尾聲播放,我們回頭找到。當耳機掛上,竟逕自地沉溺下去,現在正在聽這支來美國雙人團Beach House在2010年1月份所推出的最新作《Teen Dream》(第三張專輯),不斷點播的是帶著讓我們更加進入他們音樂的Zebra,簡單的鍵盤與吉它,輕輕敲打的鼓,與低沉沙啞的女音,幻影像鬼魅的盤旋,在上班的沙丁魚淡水捷運上,我強忍住就是要被打動的眼淚還真像個神經病…
2010-12-06
101203 Copie Conforme
應為義文版海報。圖片來自Fan de Cinéma |
在氛圍恬靜的托斯卡尼鄉間小鎮上,我們進入到即使到了徒留教堂鐘響的電影尾聲,仍無法確定其真實關係的一對男女,他們的既定立場以及益發尖銳緊繃的你來我往對話中。在伊朗導演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最新作《Copie Conforme》(中文發行片名:愛情對白/接近直譯:複製品認證) 中,即使男人與女人的角色被設定的也有夠刻板,但真也能讓人會心好幾笑;而藉著我們都會知道片子所圍繞的藝術原件與膺品之觀點為預留伏筆,也是到最後我們更沉溺於男人與女人的愈加精彩對辯 (演技),與導演不落俗套及真是讓人讚賞的運鏡與畫面,自也不必再汲汲營營去找到男人與女人的關係是為真實還是造假。畢竟這個部份在電影觀後,我們還可以很好玩的回到電影脈絡去推敲。
2010-12-02
'10 金馬 | 36 Vues Du Pic Saint-Loup
圖片來自Film du Losange |
被譽為法國新浪潮大師Jacques Rivette(賈克希維特)的最美麗之作(Le plus beau Rivette):《36 Vues Du Pic Saint-Loup》(電影中譯:小山丘旁的馬戲團‧實譯:聖狼峰36景),看似簡單實則幽遠深富讓人一時參不透的人生哲學。或許在那個緩慢的述事鏡頭下,我們會因為已經看了二部電影而有些精神不支地在有著適當溫度的戲院中偷打盹幾分鐘,但我們還是會說這是一部讓人愛不釋手的作品,因為很神奇地,當我們清醒時所觀的片段,雖然沒有那種我們已經被慣懷的重口味畫面,但有那麼多東西就很強烈的留在那裡,讓我們可以用後來的時間去慢慢咀嚼。
2010-12-01
巴黎歌劇院+瑪德蓮教堂‧3
2010-11-30
巴黎歌劇院+瑪德蓮教堂‧2
2009年的瑪德蓮地鐵站印象。 |
巴黎的歌劇院(加尼葉)、羅浮宮與瑪德蓮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在右岸共構成一個極為豐富的旅行區塊。因憶起歌劇院在四個年頭所建起的三段印象之旅而生的系列遊記彙整,在華麗及名品匯集的歌劇院周邊後,我們將腳步朝西移動,來到我們幾次訪巴黎也都沒錯過的那座希臘式神殿外觀的瑪德蓮教堂周邊。
2010-11-27
巴黎歌劇院+瑪德蓮教堂‧1
因為影展這一支《La Danse - Le Ballet De L’opéra De Paris》(舞蹈–巴黎歌劇院的芭蕾)選片,所以我像神經病似的拼命往舊照片檔案查找這座在巴黎一晃眼超過百年的歌劇院(Ganier),試圖確認對於做了三次巴黎數日過客的我們,那裡究竟留下什麼樣的回憶記錄。而這一找就不自覺將歌劇院的回憶往旅人們都不會想錯過的僅有幾步之距的"Église de la Madeleine"(瑪德蓮教堂)那擴大。配合本文的之所以開始,我們的「歌劇院+瑪德蓮教堂」回憶系列就從歌劇院展開。
2010-11-26
101125 Asobi Seksu @The Wall Taipei
從紐約布魯克林發展的Asobi Seksu為即將發行的新碟回到台灣。沒有任何他們演唱會經驗的我們,無法比較現場實況,但今天晚上,那位長著crazy body的團長兼吉它手James沒有如傳說中狂high的斷弦(很瘋狂彈吉它的樣子還是有做出來),且準時抵達現場竟能出乎意料地擠入觀眾席第三排的我們(現場沒有想像的爆多人),似「多心」(?)可聞樂團今晚氣氛不怎麼對(還是這是樂團向來的步數,跟Oasis一樣都要演一段主唱老弟當場不爽不上台的戲碼)。感覺演出時間長度讓人意猶未盡的今晚,還好有意外見本人真是卡哇伊的日籍女主唱Yuki面對James的冷態度,還是能夠又甜美又性感的掌控全場。
2010-11-24
100725 Broken Social Scene @Legacy Taipei (souvenir)
一夜的法文班同學燒肉店期末團聚,美食未下肚但話題聊開,竟意外且開心的獲知已經一起讀法文半年的同學,是藝術類電影的同好,從同學是今年金馬影展9支片的譯者開始(我竟然看到她譯的對白超破碎的《The National: A Skin, A Night》以及法國片《Simon Werner a disparu...》,天南地北地漫談。然後從搖滾電影跳到了搖滾音樂,再說到演唱會。「那妳覺得妳今年聽過最好(impressive)的演唱會是那一場?」「其實不是飛過大半個地球的紐約那幾場,而是加拿大樂團Broken Social Scene在台北Legacy的那一夜。」「Broken...Social??」─ 這世界有這麼棒的一個樂團,做出了會讓人感激的音樂,說什麼我都要將他們多介紹幾次,於是時間回到了今年的七月炎夏夜晚,眼前之景停在已爆出場地範圍的Legacy,耳朵響起的聽了很多年的Broken Social Scene走出唱盤的完整呈現,情緒依舊的澎湃,Kevin Drew那首為台北熱情歌迷加碼演出的"Lover's Spit"依然讓人感動。
2010-11-23
'10 金馬 | La Danse - Le Ballet De L’opéra De Paris
透過今年金馬影展刻意的多元選片,不將觀影的那麼多重點放在所謂的劇情張力之片子上,於是乎扣除Rohmer Week的兩週電影節(11/4/-18),我們的13部電影,雖不盡情或談上自己因此就完整了解,但音樂上體驗卻也還算多元 (The Clash的龐克、The Nation的復興搖滾、Mogwai的後搖,及尚在醞釀觀後感的The White Stripes少見的藍調搖滾);現代藝術上則有塗鴉藝術家Banksy之作加持(Exit Trough The Gift Shop);而即使挑上的是劇情片,也儘量是不讓自己那麼舒服的另番體驗…。前言說多了,總之,藉由當代最偉大的美國影像紀錄者Frederick Wiseman呈現的「巴黎歌劇院的芭蕾」,這次金馬影展僅推的惟一檔放映場次,我們則又進入到另一個與我們生活經驗相離甚遠的世界。
本圖來自電影法文官網 |
透過今年金馬影展刻意的多元選片,不將觀影的那麼多重點放在所謂的劇情張力之片子上,於是乎扣除Rohmer Week的兩週電影節(11/4/-18),我們的13部電影,雖不盡情或談上自己因此就完整了解,但音樂上體驗卻也還算多元 (The Clash的龐克、The Nation的復興搖滾、Mogwai的後搖,及尚在醞釀觀後感的The White Stripes少見的藍調搖滾);現代藝術上則有塗鴉藝術家Banksy之作加持(Exit Trough The Gift Shop);而即使挑上的是劇情片,也儘量是不讓自己那麼舒服的另番體驗…。前言說多了,總之,藉由當代最偉大的美國影像紀錄者Frederick Wiseman呈現的「巴黎歌劇院的芭蕾」,這次金馬影展僅推的惟一檔放映場次,我們則又進入到另一個與我們生活經驗相離甚遠的世界。
2010-11-21
打掃好好玩
自從家裡那台其實是他人借用的國產品牌吸塵器斷了提把與吸塵管 (該斷的都斷了),且因功能實不怎麼突出而懶得維修後,家裡的清潔地板及除塵除蟎就完全靠「兩隻手的手工途徑」,雖然此法會因「人為的不可抗拒」因素而無法控制品質,然又因那「兩隻手」的夠勤快倒也讓彈丸大的家裡看起來還有夠樣,只是「手工」必須配合的「跪拜姿勢」,長期下來,雙手的主人勇健的兩膝也已吃不消(老是在「漏」皮),於是重啟置入吸塵器到家裡頭的念頭,而那台坐船就身價翻一倍的D牌,因為機器機身的經典設計及夠具信譽的清潔功能,即使有著開機的過於噪音之極大詬病,但其稍晚引進台灣的26型號,仍因綜合廠牌優點以及本身體積關係,而成為我們觀察近一年的首選之作。
2010-11-18
'10 金馬 | 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
手邊惟一張從紐約二手CD店用USD10.83帶回來的The Clash專輯:London Calling, 不僅讓樂團穩穩站定龐克音樂的領導品牌,而那張仿貓王(Elvis Presley) 1956 EP影像的專輯封面, 亦是搖滾音樂的一個重要icon。(本文內有「延伸塗鴉版」) |
回到這次金馬影展的第二回合觀影,由已是記錄搖滾樂壇蔚為知名的英國導演Julien Temple在2007年完成的龐克始祖The Clash硬漢主唱Joe Strummer傳奇故事:The Future Is Unwritten (中譯:未定之天)。那個Joe Strummer與他的The Clash站上舞台,用LONDON CALLING對著全世界疾呼吶喊的七、八○年代,是一個我們沒能參與的世界,然而The Clash所創造的質疑世界精神卻從來沒有因為Joe Strummer在2002年走到生命終點而休止…。
2010-11-17
'10 金馬 | Pieds Nus Sur Les Limaces
2010-11-16
'10 金馬 |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這支在影展為我們最期待的記錄片,由全球最為趨之若騖的英籍神秘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親自操刀。說是Banksy的自傳電影,但戲份重心卻落在一個居於洛衫磯的法國移民,於是片子變成了這位拍攝街頭塗鴉成痴的素人攝影師Thierry,最後令人絕倒地成為讓眾人追隨之新生代普普藝術家Mr. Brainwash的一路記錄。對於這齣大家都在猜根本就是Banksy一手策劃的荒謬鬧劇,在讓人拍案了近九十分鐘,最後卻對應該從來沒有安份過的Banksy其實是一針批評當代對藝術追求行徑的鏡頭,是怎麼樣也難以笑出口了。
2010-11-09
'10 金馬 | Vincent Moon 搖滾影像
轉貼自Mogwai Live Film Burning Teaser |
先跳過本次金馬選片第二回合的觀影記錄:拍攝/記錄搖滾已經夠知名的英籍導演Julien Temple的《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中譯:Joe Strummer未定之天),來到同日第三回合稍晚的錄像之作:由其實早在法國出品的Les Concerts A Emporter (外帶演唱會)站台佔有一片天的法導Vincent Moon所執導的兩支非法系的獨立音樂團體–《The National: A Skin, A Night》(中譯:The National暗夜肌膚) + 《Mogwai: Buring》(中譯:魔怪的燃燒)。並不說是這兩支影像特別突出,主要是星期五之夜,金馬單位配合了『搖滾啟示錄』(Rock N'Roll Apocalypse)主題,在半舊的新光戲院搭起了小表演台,雖然現場DJ小樹所播放的音樂不夠獨立,但有了免費的海尼根,compromised下,這一晚的氛圍瞬間有了蘇活的fu。
2010-11-08
生日。生日。生日。
'10 NYC | 0611太空人(HOU) v.s 洋基(NYY)
從季賽 (Season Game) 中…記到了洋基的美聯東區 (American League Division Series) 冠軍對上雙城 (MIN) 的勝出,然後再一路殺到美聯冠軍 (American League Champion Series) 與遊騎兵 (TEX) 的對決,失掉了進入2010世界大賽 (World Series Game 2010) 的門票 (怎麼我有點幸災樂禍,大概是我真不喜歡現在洋基執掌總兵符教頭的風格吧!可是職棒圈子誰又不現實呢?)。總之,原來要風光記錄六月中我們初登洋基新球場,幸運地親眼見證46號老將Andy Pettitte從曾為老東家太空人手上取得他職涯200勝里程,如今世界冠軍盃落入舊金山巨人 (SF) 隊,眼看巨人大唱勝利之歌,我們也只好低調記錄旅程的這一刻。
2010-11-06
'10 金馬 |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2010-11-04
2010-11-02
滿檔的11月
2010年不知不覺邁入倒數階段,21世紀初的電影預言是否會實現,我們還不能斷言,倒是我們的即將到來11月,不會有意外的應該會很忙碌:除了破天荒高達13部的金馬影展選片,尚有一部處於候補的U.S.獨立電影,另紐約來的Asobi Seksu的「在那牆」演唱會也不會錯過。滿檔的11月究竟會不會很充實,我上緊發條,努力地從每個當下感受些什麼了。
'05 金馬 | Don't Come Knocking (souvenir)
趁著2010年金馬影展盛事即將到來,心血來潮地想回顧上這部曾於2005年金馬影展上映的《別來敲門》(Don't Come Knocking) - 由與荷索、法斯賓達並稱「德國新電影三傑」的公路電影名導Wim Wenders。原因無它,這位很會寫的格友的《別來敲門》分享文叫我忍不住回溯上了電影,於是記起了文藝青年在這裡的唯一文章,也總很讚賞這位青年看一個東西的深透眼光以及異於均值世界的想法,於是重貼上來重讀一番。
2010-10-25
我們的金馬影展 2010 年
今年度的計劃兩套套票 – 16張票、兩個人八部電影的買票、劃位在一個星期內,10月16日至23日早鳥預約時程,「風風雨雨」中但堪稱順利的完成了。雖然一開始我們就對小7的ibon系統不夠具有信心,但總是明白金馬主辦單位試圖給鄉民便利的用心良苦:從2008的首開博客來線上劃位、2009年因為博客來將個資洩露的大錯誤而回到傳統的年代排隊劃位,再到今年又是首開的ibon連線,不斷的trial & error以意圖提供更讓金馬粉絲更省時省力的買票及劃位的途徑,不過歷經昨日正午首日一開放劃位即系統塞車的可想而知狀況,不知金馬單位明年有沒有想出更smart的方法。其實,在我認為參加這場每年最精彩的電影嘉年華會,少了這種極具「競爭」的買票及劃位,好像也會變得怪怪的就是了。(2010年金馬影展檔期:11/4-18‧特別專題: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Eric Rhomer的愛情哲學:11/19-25 @國賓長春影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