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3

110416 展。朗讀違章


為了一個舉辦在即的海外公司活動忙到焦頭爛額,我竟還能抽出時間與體力,趕忙參觀展期步入倒數的這個置於台北快要謝幕的城中老區 ─ 朗讀違章,一來是固定收看的破報月前有篇專文,二來是這位經常駐足的格主以文推薦,於是4月16日這個帶著陰鬱沉悶的星期六,我們移動到破落蕭條的台北西區老社區,進入到其實也是因為此展才獲知的由某建築財團在設址於「中華路一段89-4號」的老建物上,所刻意堆動的一個十年計劃:「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

違章建築再怎麼像是城市的瘤,但卻已經跟我們血膿於水,密不可分!誰家沒有這種醜醜的東西,只為了多偷一點點窩在家裡的走動空間。於是違章建築僅管成了這座島嶼鳥瞰時的最大「眼中釘」,但卻也盡訴了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辛酸與不容易。

這一天走入了由某財大氣粗的建築財團在其收購了台北城中老區一片土地預備重建前所推動的「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策起之展覽:「朗讀違章| 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2011/03/11-04/17),卻教我們用了另一個角度對待這樣一個與城市(或人類)平起的物件。

這個其實會讓人充滿無限矛盾的特展,主要可分為兩個部份,因為時間關係而無法一一瀏覽的文件展,其中的梗概為王澍與謝英俊兩位建築師如何利用「在地性」與「輕便簡易工法」,在一些災後地區,與非職業的當地居民,胼手胝足地完成社區重建,看著圖片顯示著諸如921或是川震後的重建計劃,一棟棟有著簡化構法與順應自然的木頭屋其實還蠻有意思的;而另一個部份的展則為我們特別感到興趣的裝置展,包括了王澍在「Urban Core城中藝術街區」的公寓頂樓用搭起的《亦圓亦方》,以及用了另一個截然不同方式表現城市違建的謝英俊在兩棟相鄰的老公寓搭建的《後巷桃花源》空中走廊。

而會引起我們一陣唏噓與萬般感嘆心情大概是從應該會讓每個人都留連忘返的《亦圓亦方》空中違建開始。

王澍的植入藝術價值《亦圓亦方》作品正置於本公寓樓頂。
在穿過公寓樓層時,起初不明的好幾串鴨,後才知原來是要我們記取此區過去水田與鴨的共生歷史。
於是後頭的新大樓興建倒直接反應了城市改變的註定。
樓頂的《亦圓亦方》。

這座在公寓頂樓用會讓人讚嘆的木頭槓桿原理與嚴謹搭建工法的人造空中穹頂,主要還是會讓處在一個新舊交替世代的我們,在看著一晃數十年風景不再的腳下城市,忍不住回到好久以前,有人雖然無法回溯高中時擠著沙丁魚公車路經這裡的確切景像,卻又記得十年前再回此地突然長起的幾棟大樓,而雖然我一直跟此地的淵源淺薄,但也能從某人眼中感覺到此地在隨城市進化的宿命般變遷,尤其當我們所站的老公寓隔壁,新大樓的興建正如火如荼的連假日都在趕工中,也尤其我們都知道在原地由蓋房子賺錢財團所策動的「Urban Core城中藝術街區」,也不過是個企業塑造形象的短期計劃(或可用基金會名義避稅),這個地方的面貌改頭換成跟大家都一樣的新是不會太久的事,於是除了忍不住愛憐的看著這樣充滿地方特色的老社區,也覺得好多事都好像帶著一種諷刺跟可笑,那掛著老公寓外頭的一串串黃色塑膠鴨,說是提醒我們這裡還是一大田時,居民們在水田裡頭一起將鴨養著的日子,然後我們當下所處的《亦圓亦方》違建,也是這塊地方隨時間流動的一種痕跡,可是我不知道未來呢?當社區變成一棟棟豪宅之景,還有誰要去記得這些歷史,亳宅外牆還會掛著一串串的鴨子嗎?往這樣的方向想去,總還是不能不覺得財團的虛偽,僅管王澍搭起的頂樓違建讓人喜歡,但會讓人一待就不想離去還是這個老社區的特色之景。然後即使熱血的基金會解說人員對著我們口沬橫飛地認同他所服務的財團以此行徑力圖做一些什麼事,但我們大概還是沒有辦法被真心說服啊!我們的矛盾情結大致還是覺得總比沒有任何財團要做這種事好吧,可轉念一想:財團這樣的行為難道不也是在養地增值嗎?難道這樣的舉動會比將不遠處的破落平房放置養著的另一個財團更有氣度或偉大嗎?

這個置展其實讓我忍不住想起去年紐約大都會樓頂的
一個展覽:
"Big Bambú: You Can't, You Don't, and You Won't Stop"
王澍此作的難能可貴還有在於:
創作材料都是直接由木材廠提供,
未經任何裁切,因此展出結束後,材料可全數拆卸另作他用。
說這個木頭地板是後來再鋪上,因為安全考量,
否則原貌會是我們要踩在一塊塊木頭上。
大型抽風機應該是後來再有的空調才置入的吧?
樓頂一隅可見已被某財團買下但置著眷養的老平房。
這一大片則是用可以避稅的基金會名義搞城中藝術區的財團準備大興他們拿手的亳宅建案所用。
《亦圓亦方》隔壁則有已經在沒日沒夜興建的新大樓。
週末假日也要施工。
在很快就要被夷為平地蓋新房子的地方看人家蓋新房子的心情很微妙。
注意!以後這裡也要長的跟遠遠那棟看起來好像有點美的建物差不多的沒特色了!

從《亦圓亦方》滿懷感嘆離開,我們則再舉足進入置於另一條巷弄裡的《後巷桃花源》,這個由謝英俊用另一個完全不同工法的鋼管鷹架,在兩棟相距甚近的老公寓之間搭起的一個空中空間。這個從房子延伸出來的幾處白色平台,上頭就擺了一些老傢俱,可以讓人坐於之上,用另一個不同的視野角度坐看鄰居的大小事,其實還真的蠻有意思的,而誰也不會想要在生活中多一個這樣的創意空間呢?我們邊走看著,也忍不住的做起夢來(還挺有呼應作品名稱之感),不過大致做的夢是想住進這樣一棟長長窄窄的老房子裡,然後每一層樓都去掉牆壁,裡頭的東西也都少少的,重點是還要有自己的頂樓空間。只是我們也都知道被財團這樣一搞,台北只會更寸土寸金,至於政府企圖打房的一些政策也只能是阿里不達說來讓老百姓飯後剔牙拿來無奈取笑罷了。

《後巷桃花源》所處的老公寓留下的「洗洞」痕跡,其實還蠻有特別。
從洞洗下來的牆磚猶一個個砲彈被置於牆角(見右)。
拿相機可是國語講的極好的外國人,
沒想到對於台北歷史也展現極高興趣。
從上 面照片所示的那扇窗看出去之景。
這就是建築家用鋼管鷹架從房子延展出來的空中空間。
這樣的空間其實誰不喜歡。
這株樹穿牆長雖然很有特色但畢竟會破壞房子也讓人困擾。
沒久沒見的天線,誰不會忘記以前颱風過後,誰家男人不上頂樓重調天線呢?
雖然老公寓對於高個的某人好像什麼都略嫌小,
但某人還是好愛這樣的老房子,一直在做夢。
偷偷潛入不對外開放的樓頂(為一展演空間)其實正為我們最喜歡的角落。
這是這個頂樓展演空間的觀眾席,克難但甚對小劇場的味。
對了!有人會喜歡這個頂樓是覺得可以烤肉真好!
 街角的這一大片特色塗鴉就當作此行的最大BON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