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故意讓"Les Deux"這方園地荒廢如此之久,實在是人生加進了媽媽角色,每一天都像陀螺轉個不停,即使人人用肯定語氣誇你小寶寶作息配合來報恩,可是每一個晚上把小寶寶送上床之後,即使那還是初入夜時分的不到八點,但仍是發現自己就是筋疲力盡,做什麼事情都總感那麼力不從心,然後總想為生活 (生命) 記錄些什麼,像從前那樣,但每每都是空白文件一開,雙手擱在鍵盤上就卡在記錄的開端!這次再試試看好嗎?就從四月初的清明連假,我們頂著近似初夏的好天,來到台北美術館的《徐冰回顧展》開始。
清明連假的第二天 (也是兒童節),趁著春光無限美好的近似初夏 (是要逼死誰啊),於是將奶飽的寶寶往提籃推車一塞,就一路從家裡,由新生公園穿過花之遂道,來到似也好一陣子未造訪的台北美術館 (一家三口後,其實北美館似乎變成幾個寥寥可數的固定拜訪處)。
寶寶,我們出門去!
怎麼好像「奧嘟嘟」,是那裡不爽快XD |
不到三秒鐘,怎麼寶寶大放鬆,開始咬指頭 |
然後又變成沉思詩人貌⋯⋯ |
接著又能夠對外頭「花花世界」充滿好奇,寶寶真的太忙了! |
走「花之隧道」 |
結果才到北美館就睡著了,歪油~ |
入館通過台灣精品通道,原諒爸媽的無聊>_< |
當期的主展 – 徐冰 (徐冰回顧展2014/01/25 - 2014/04/20),其實早透過臉書串串連而稍有所知悉,但既來一趟展覽,實在必須大致弄清藝術家的背景 (也才不枉久來「格地」拔雜草的時間),又尤其是此行在循序漸進走完號稱22件的完整展品 (最後頓在入口的《鬼打牆》作品),多多少少破除了我對當代中國藝術家不是已遭赤化就是搞怪的先入為主觀念。
只是今日為格再查,才知其實作品總繞著「文字遊戲」於是讓人不難推敲曾歷經文化大革命「洗禮」的徐冰,並非我們於看展當日所認為的「旅外藝術家」--- 原來藝術家雖然90年代曾移居美國,混跡布魯克林掛,但其早在2008年回到中國大陸,並撈了個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職位!Well~ 看作品好了!至少在那當日,徐冰的不少裝置性作品,不論在其創意性、主題性以及內涵意義上,仍有震到我,「不因人廢言」,所以頻道轉到那日的幾件作品上,徐冰也果然是玩文字的箇中好手 (好像一招組裝來組裝去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那樣子 – 拍謝!囝仔人有耳無嘴),然後也絕對無可否認,由國情相較,中國大陸藝術家在作品的氣度與風範倒也真能勝出我們好幾籌囉!
然後我也不能說處於網羅徐冰一生精華的回顧展,我看到的東西會比別人多一分感動,但是在較之過去接觸中國藝術家的不多經驗後 (如艾未未、蔡國強或張洹等),徐冰的作品倒真的少掉那種張牙舞爪的侵略感,並不僅多了溫純的氛圍,以及更多的謙遜與人文關懷。而藝術家也很會說,但他說的這些,再比對眼皮下的美術館展品,好像真的一幅流動的人生就跑出來了-
回頭看這些作品,它們像鏡子,照見自己;原來我對這類東西感興趣,這樣做藝術,是這樣一個人。後來作品開始引起關注,藝評家或自己就會根據過去生活背景的蛛絲馬跡,找出其藝術方法或風格來源的證據。原來一個藝術家的方法與風格都不是預先計畫的結果,它帶有宿命性。屬於你的風格你不想要也丟不掉,不屬於你的你拼了命也得不到。在工作室中處理一個型,是銳一點還是鈍一點,是選這塊材料還是那塊材料,所有這些細節的決定,都是由你這個人的性格、修為、敏銳度所左右的。如果你著急成功,型的處理或作品的尺寸就會過份一點;你要是想通過藝術,向世人炫耀或掩蓋一點什麼,都會被作品顯露無疑。這是藝術唯有的誠實,也是我們對藝術信賴的依據。
--- 徐冰,北美館官網
一次逛完《回顧展》(書面導覽,按此)
「這什麼啊」從側門而進,看到這個仿水墨畫的裝置藝術,真的很讓人費疑猜⋯ 或覺得遇上什麼"詐騙集團" |
結果後來才知令人不解的畫面是此作的背面啦!正面真的就很厲害惹^^ (作品:背後的故事:煙江疊嶂圖) |
名符其實的「天書」,文字玩的也太爐火純青了, 這書應該也符合藝術家創作的野心:想作一本誰也看不懂的書 |
香煙堆砌而成的一張大虎皮,唯妙唯肖 (作品:煙草計畫-虎皮地毯) |
作品緣起充滿省思:禁煙是全球趨勢,而煙草企業一方面拼命產煙賣煙, 一方面又設置醫學中心 (個人也一直覺得這種企業社會責任好奇怪) |
美國文化,似與大眾認知差不遠矣 |
911 灰塵而作,"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願死者安息,是藝術家充滿人文關懷之作,大概也是此行最打動到我的作品 |
新造字運動,全民可參與 |
魔毯 |
玩漢字的重組,玩英文字母的一起拼裝,挺有趣 |
到底能認得幾個字啊? |
另一本「天書」- 奠立作者在藝術圈地位的《鬼打牆》。 |
徐冰以其認為也是一本書但經過歲月洗練的長城為基底,利用拓印的方式將文字印製上去。 |
寶寶在鉅作《鬼打牆》的到此一遊一定要的 |
展外花絮 這趟《徐冰回顧展》適逢北美館挑上四月四日兒童節全新開幕籌劃已久的「兒童藝術中心」,剛好嬰兒一覺醒來精神抖擻,於是一家三口非得前往地下樓層湊熱鬧;而配合藝術中心的落成,《禮物》成了開幕展,其中是由四組作品構成,分別是《打包》、《時間支票》、《我的寶貝禮物》及《以禮物之名》。
這趟其實是大人在參觀的《禮物》展之後,一家三口飢腸轆轆,於是展館對面的MAJU市集一隅,現成熟食及愛心寶寶食打牙祭後,接著風和日麗打道回府補眠去。
前往位於地下樓層的「兒童藝術中心」 |
寶寶一覺醒來精神奕奕參與《禮物》開幕展 |
按記:為免影響參觀動線,推車類物件禁止入館 |
於是寶寶上膛 (什麼形容啊) |
作品:打包 |
作品:以禮物之名 (如嬰兒的抓週概念) |
寶寶興趣那一格? |
展館外是下檔期的地景展品如火如荼建置中 |
猶如違章建築,此景也甚好玩味 |
出館後的寶寶猶如一尾活龍,再見陽光興奮的 |
MAJU市集一隅餵食中 |
花花世界讓寶寶吃食無止盡的分心 |
鬼臉作出來,妙哉 |
酒足飯飽 (我指大人),準備離場,寶寶又那裡不對了 |
結屎面是那一齣 |
這這....表情未免變化太大了 |
捷運裡一定要這樣"大聲公"嗎?噓噓... |
總算要到家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