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120424 Un été brûlant (偷歡)

本文圖片來自Allocine網站
© Wild Bunch Distribution

對於老導演Philippe Garrel (b. 1948) 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那年金馬影展的某早,我們迄今仍擺不平究竟看的是那一部黑白作品 – 不過這也不那麼重要,因為我們始終記得影後心得是千萬精神飽滿再來挑戰Philippe Garrel,也就這樣老導演的名字被我們放在「那天有勇氣再挑戰」的名單裡。走不太進去老Garrel的影像語言裡,我們倒也欣賞小Garrel – Louis Garrel – 的俊秀外貌以及獨眾邪氣,幾年來一路透過《Un lever de Rideau》(小情人大風波)、《Dans Paris》(花都圓舞曲)、《Les Chansons d'amour》(巴黎小情歌) 見證其更成熟進步的演技 (當然也有越長大越有味道的架勢)。然後這個下班晚餐後,我們還是決定把疲勞拋諸腦後,於是趕了Garrel父子不是第一次合作的《Un été brûlant》(偷歡) 放映檔期尾巴 – 只因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 選了他為2011十大佳片,結果並未發生以為會有的「精神潰堤」,反倒因為電影帶著的一種獨到味道而會整個人很中毒的耽溺下去 (差點echo影後僅剩的第三個觀眾鼓掌喝彩)。不過回家後,除了持續中毒 – 真的在音樂庫找到電影裡所用之英國樂團Dirty Pretty Things的〈Truth Begins〉反覆地聽,還有「被害妄想症」的發作,實在是覺得老Garrel的東西絕對不會那麼簡單,於是找到去年巴黎買的《電影筆記》,剛好導演專訪文來解答…

"Mon but c’est de faire des films d’amour politiques" (我的目標是做政治愛情電影) 
─ Philippe Garrel, Cahiers du Cinéma No 671, Octobre 2011 

我不知道該怎麼去說會讓我們感覺崩潰疲累但精神又被折磨的很爽快的感受,我們在《Un été brûlant》被照例話很多的法式傳統、被每一個都有他們困境的角色人物、被很不乖的影像剪輯…等給困住,可是這些卻又是讓我們在影後既失落又心甘情願耽溺在第二次靠近的Philippe Garrel所打造的影像語繪裡。然後還是有點不敢相信這次我們能夠進入《Un été brûlant》。 

季節停在炎炎夏日,畫面的一開始是貌似悲傷的男子在黑夜裡開著快車 (Louis Garrel),然後不知是真實還是想像,裸女 (Monica Bellucci ) 躺在床上但眼神疏離,接著感覺時間很長,還是男子在森林小徑開車,然後不出所料碰一聲,一個故事結束了,但另一個男子聲音 (Jérôme Robart) 帶著我們回去這個結束的故事的開始:這個發生在巴黎,後來去到羅馬,再回到巴黎的會愛到讓人燒掉的愛情故事。 

Louis Garrel
© Wild Bunch Distribution
Céline Sallette & Jérôme Robart
Louis Garrel & Monica Bellucci 是片中的夫妻
這段說妻子沒有安全感需要尋歡的片段,配來Dirty Pretty Things的Truth Begins,實在太精準了

然後在這個剪接弄成一整個電影可以結束不了的作品裡 – 還好最後用125分鐘說完故事,我們從來不知道老導演Philippe Garrel其實還蠻幽默的 (雖然我們倒不致於像稀落電影院裡,我們鄰座男貌似從頭到尾笑岔了氣),像是若有似無削了Sarko政府的「右靠思想」– 那一幕兩個男生喝完酒在巴黎路邊尿尿好像是贅戲,但Jérôme Robart長長的一泡又像是老導演藉機吐一口悶了好久的氣;又像是Louis Garrel撞車在醫院只剩半口氣,竟然影響他最深遠的過世爺爺來到病床邊跟他講自己在納粹德軍槍下大難不死的故事 (然後一查才知戲裡的過世爺爺真的是小Garrel於2011年6月過世的爺爺Maurice Garrel,電影變成三代同堂);或像是「新浪潮風格」好像不能少的「瘋瘋巓巓」女人,在《Un été brûlant》也沒缺席,原來好像比較正常的妻子Monica Bellucci是比較「哮」的那一個 (突然嚇死人的高聲咆哮),果然百語不如輕淺一筆,即能達到我們都知道這對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妻背後絕沒那麼簡單的效用;還有像是那番法國靠著新移民才在百年有進步的論調 (所以義大利百年食古不變)…等等對話都會讓人會心一笑,當然也不難猜出老導演「向那邊靠」的政治偏好。 

老Garrel: Philippe Garrel
© Les Films du Losange
老老Garrel: Maurice Garrel  (1923-2011)
© Collection AlloCiné 



不過因為這樣算看得懂Philippe Garrel影像語言其實讓我們頗感緊張,畢竟我們都還記得好久以前的金馬影展,我們被一齣著實忘了名字的黑白影像不很痛快的折磨!於是找來剛好買到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 想求更深度解答。儘管雜誌裡多達10頁的導演專訪尚需要更多時間消化,不過才開始翻閱,不免為導演的直爽按下一個讚,雜誌提及:「一樣的遊戲規則,在Philippe Garrel偏好的巴黎鄰Saint-Sulpice廣場的咖啡館進行專訪,只是一開始Garrel無意推銷電影,反而直接切入Malick的《Tree of Life》- 說那是偉大的執導但意識形態讓人無法忍受…」然而也是透過這篇訪問,我們才知新作裡之所以放入繪畫及音樂都源自於導演天生的熱衷,而他對當前薩政府的失望自也不言而喻。 

好吧!專訪文還在消化,我自知我也沒能力全文翻譯 (連摘錄都不太行),就錄下文章起頭導演說他在此作裡特別想做的東西,然後我們自己去回顧昨晚影像找答案了: 
  1. Le Cinémascope réel 真正的寬銀幕 
  2. La couleur 顏色 – 顏色讓人舒服,而黑白讓我們感覺世界好灰 (導演先前三部黑白作) 
  3. Rester dans la partique de ma generation, en 35mm 留在我的35mm年代 – 我知道如何去做我會做的,我不知道如何做我不知道怎麼做的 

而美學與源自達文西《論繪畫》(Traité de la peinture) 的「保持一種距離及高度繪全貌」技法為影像出發、及回歸老時代的錄音室現場為影像配樂…等,是導演用他的時代一步步完成新作的其一重點;然後說本作取材自導演多年畫家好友Frédéric Pardo人生際遇 – 畫家曾為Mitterrand總統作畫、持續畫出生命裡所有的女人、曾在義大利羅馬;最後是我們對於1983年的Louis Garrel與1964年的Monica Bellucci搭配真的很好奇,其實是電影裡的Monica Bellucci離我們認識的形貌已然太遠,才知原來是老老Garrel的主意 – 我們都猜錯了,以為是小Garrel一心想跟心目中女神演對手戲 : P 

最後是電影結束,除了仍被影像纏繞而非得用力繼續消化《電影筆記》裡很學術文字,還有誰不會一直重覆聽Dirty Pretty Things的〈Truth Begins〉,我只能說老Garrel營造女主角缺乏安全感地在派對裡偷歡的選樂,實在是太精準了! 

Dirty Pretty Things〈Truth Begins〉 


Bande-announce de 'Un été brûla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