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遊晃十數日,回家調整時差中,多虧手機行事曆的呼叫功能,於是找回大半個月前即預訂好的北美館星光夜之約 – 金枝演社的《寶島曼波》(Happiness)。星期六的傍晚整裝完畢,我們才從家裡打算穿越花博隧道散步至活動標地,卻始料未及大半天晴朗竟在此刻落下曖昧的雨滴 – 感覺有像我們將惱人的巴黎雨召喚過來,慶幸的是這雨一直沒什麼營養,否則忘了備傘的我們豈不弄成討厭的落湯雞。然後,我們最終還是受不了這種將八點檔連續劇搬上舞台的嘶吼破聲戲碼,其實本來也覺耐著性子不過撐一小時 (那有什麼難),但仍是在每一個短到怎膽敢構成一幕幕章節且又難以劃出重點的戲裡嚇到落荒而逃 – 猜戲的losing可能跟配合一小時演出而必須濃縮有關;於是我們這晚最感興趣應該還是手上兩期破報所延展的那齣還很有得演的「文林苑」案,還有
美術館裡地下室展館那幾部由德國尤利安.羅斯費爾德 (Julian Rosefeldt) 帶來的幾個很有質感的影像裝置,儘管我們與作品僅匆匆一瞥,但影片裡的草莾大漢們手中左右搖擺的電動草裙舞芭比竟突然會在隔天從腦袋裡迸出來,就覺我們有必要用充裕的時間再回到美術館好好消化那些影像。
想來年紀真的大了,於是還在頭重腳輕適應不過十來日累積的巴黎-台北僅六個小時時差,但星期六午后才扒完緬懷巴黎而起的DIY烤雞餐,就因手機的幾次振動提醒,然後無論如何整裝完畢速速赴北美館星光夜的金枝演社《寶島曼波》約會去。只是我們也沒料到,應該是大半個晴朗日,細細小雨竟在我們腳步移至新生公園從灰灰的雲縫裡飄落下來 – 有種我們把讓我們在旅行時狼狽不堪的巴黎雨帶回來的不妙感,結果還好這場台北雨始終保持在暖昧的狀態,讓傘忘在家裡頭的我們免於大雨不堪的巴黎歹戲重演。
都是很振奮的期待每一個表演,尤其是對像金枝演社這類聽了很久的團體 (1993年成立);也當然我們該是有備而來所謂的《寶島曼波》戲碼,走的是本土懷舊路線 (講的是50/60年代黑狗兄、黑貓姐故事),於是跟著早已在北美館戶外廣場靜候演出的一簇簇雨衣人,我們自然也摩拳擦掌等待舞台燈亮及跟著流瀉的一場大概會很不錯的戲 – 畢竟這戲持有「長期」口碑。然後印證無誤,儘管受限環境但仍是保有基本到位的舞台排場,一開始金枝演社就用華麗的工地秀歌舞表演讓大家將目光都回到舞台上頭,雖然個人仍堅持不偏好「綜藝」式的東西,但總覺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戲就還是有辦法讓我們撐完那有什麼難的一小時。只是 (不好意思還是用到了轉折語)…隨著猜是必須濃縮而短得變成怎麼敢構成一幕幕的戲 (幾乎每場戲都是短到「這樣就沒了」的那種狀態),時間分秒過去,我們的耐受能力卻是每況愈下,先是外行人的我們覺得舞台演出怎麼一整個就很鬆散,接著是很著急的抓不太到舞台上的核心重點 – 若把戲拆成每一幕來看倒是很容易知道舞台上在幹嘛,然後我們把戲放在闔家觀賞的角度,卻又是覺得好笑的東西沒有辦法太搔到癢處,於是這樣一來,在演出時段落荒而逃成了可預期的結局!但儘管我們的提早離席不值一取,然而《寶島曼波》在這晚倒也不全然沒有功德,我看當熱鬧樂音響起,鄰座三歲孩童將板凳當成個人小舞台的手舞足蹈還頗讓人莞爾。
開演前我們與靜候的觀眾一起摩拳擦掌等待舞台燈亮
結果戲有點沒辦法忍耐,就覺得躲在觀眾席裡的高跟鞋婆婆比較有趣
然後這一個有免費戲可看就還是很好的星期六晚上,讓我們最感興味的話題還是仍很有得演下去的「文林苑」案 (
破文章1)(
破文章2),我們從破報裡的專文到小方塊一路聊,抓的重點是我們在城市裡期待的是什麼與城市該當扮演的角色,反駁的是可能有幾分道理的讓城市人口分散卻仍保有高度競爭的北歐舉證,畢竟誰不是展開雙臂歡迎奐然一新的城市樣貌、誰不希望自己的地從200萬滾成1000萬的價值、誰又不希望擠入大城市崢嶸?於是都市更新為必然之舉,樓房越來越高也是不可違抗的自然演繹…好吧!很可能我也是覺得都更沒什麼不好,但我總還是聚焦在所謂的當局者做任何舉措應該持有的同理心,而該是人民共同推舉的代表就不該用美化過的政策去幫助財大氣粗的企業生財等等…,然後我們瞥到破報這篇摘譯《
住屋計劃劃亮巴黎天際線》就覺得很多事動動腦袋都是會有他們的解套吶!
最後感興趣又遺憾的是沒有辦法有充份時間好好盡情觀賞的那幾部置放美術館裡地下室的德國尤利安.羅斯費爾德 (Julian Rosefeldt) 影像裝置,於是就只好預約下個週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