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9

20110408 春遊猴硐與烏石港


初春乍暖還寒之際,兌現與北台灣猴硐的勾手承諾,這次要玩真的,準備敞開胸懷放手領略環抱這座小村落的青山綠水。整理簡單的郊遊行囊:兩個人一大瓶水、三小包零食,尚沒忘了將「女友二号」相機裝入背包,欲趁機把握此一外拍試機的美好時光 – 只不過北台灣的山邊天氣好像還是沒想像的清朗…

------------------------------------------------------------
好像都會是這樣,工作的壓力越有,內心裡就越嚮往大自然,或許對我來說,在從這樣可敬的某物身上吸取什麼後,再重回工作或是一些生活較艱難的事上面,心態上有所轉折就會讓很多事情變得容易一些。於是在這一段忙碌高峰的時刻,特別請了一日特休,除了趁此重新辦理欲到期護照,更重要的把握初春乍暖還寒的美好時光,擁抱不知有多久不曾親近的大自然 – 很可能這個多久都可以追溯到兩年前入住新居呢!

年前深冬的初次拜訪猴(侯)硐 (讓人困惑的地名,最後我決定回歸村落原來好好的「猴硐」寫法),僅管那是個細雨綿延不絕的景況,但卻絲亳沒有影響我們第一次走入這座山城,仰眺所及的三貂嶺群峰所留下的驚豔印象,即便當時預知天氣所致,我們僅能匆匆走訪猴硐櫛比鱗次的房舍與親近讓老城新生的當地貓居民們,手中仍握有事前從網路擷取的許多網友所分享之深度又精彩資料,其中多的是山城鄰近古道的尋幽探訪旅程。也就是這麼著,我們一直想找機會回到猴硐,專程為了追尋網路文字所述的那片會讓人神往的古人之跡。

決意「玩真的」猴硐之旅,早上九點出頭從台北正式出發,約莫九點四十分,我們人已經來到了猴硐,在一次橫越運煤橋,與博物館借廁後,再次越橋重新回到瑞三礦業大樓,我們打算揀上位於大樓右側的石階路,一入其實才被發現沒多久的「劉厝古道」,並以此為起點,越侯牡公路(昔日猴硐通往牡丹的保甲路),尋線找上「後凹古道」,一扺今日鎖定的目的《金字碑》,領受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那座受台灣總兵劉明燈為破嚴竣氣候題字的岩壁古碑。

初抵猴硐,我們選擇將車停在運煤橋前的猴洞,在一次越橋與煤礦博物館借廁,並於館前的貓兒短暫招呼後,
即要開展我們今日的淡蘭古道探尋小旅行。
運煤橋與跟著没落產業的廢棄殘破選煤廠。
回到猴洞,
並揀了位於瑞三礦業大樓的右側石階路 – 說是其實才被發現沒多久的古道,
可通往侯牡公路上的劉厝聚落,取名為「劉厝古道」。
劉厝古道」入口處是貌似警衛亭的破落屋舍。

現存的「劉厝古道」據稱步行僅短短十來分鐘,雖狀似人跡罕至,一路卻常可見這應是人栽的路邊野花(非洲菫?),再加上甚為好走的古樸石階路,這一段旅程甚為怡人。

野外一課:才知老一輩拿來包魚、肉的姑婆芋是有毒之物,而原來這姑婆芋並非野生,
其是前人開墾山路後特別栽種做為一種記號。
古道上不知廢棄多久的古厝,為這趟散步行增添不少質樸古意。
約莫十五分鐘,我們輕鬆走完「劉厝古道」,在
路的末端處雖有這綠意盎然之景讓人心曠神怡,
但此有一戶人家養著黑色忠犬,見陌生人靠近,突然放聲狂吠,
還真得小心別被嚇著。
出了「劉厝古道」可及過去老祖宗歲月從猴硐通往牡丹的保甲路 – 今日則稱侯牡公路,
我們尋手上前往「後凹古道」的路線資訊,取左行道,然突然想起此地因「猴出没」起名,
於是以為眼前這座壯觀的岩壁就是「花果山」,但再查文字,說是沿公路左行道再前進百來公尺會見一尖狀小丘,
內有岩壁洞穴才是,不過我們後來還是錯過了。
侯牡公路可見的好山好水,讓人心情大好。
公路沿途可經知名的猴硐神社,這個應是日人所建的石階參道,待回程來訪。
神社入口處正大興土木蓋上旅人休憩景點。

從慢行不過十五分鐘的「劉厝古道」,來到了侯牡公路,選擇左行欲抵「後凹古道」。雖然我們手中備有充份的旅程資訊以及網友手繪的清楚路線簡圖,又僅管侯牡公路一路蜿蜒,來車不少,但相信旅人們都很難不被路上沿途的青山綠水及山腳下的鄉景給分散注意力,在我們自覺似乎走了不少路,但始終不見手邊文字說的「藍天隊」登山指標入口 – 即是我們要去的「後凹古道」口,此時有點小緊張,於是忙不迭打開iPhone的孤狗地圖,確定我們仍在對的路線上,也再經過猴硐神社與路邊小聚落的沒多久後,在公路約莫3公里的轉彎地方,還真的看到了不少登山社團所綁下的指標條,雖未見聽說的「藍天隊」,但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神往許久的「後凹古道」,感激的眼淚都快掉下來,趕緊就拾級而上,尋古人之跡,親歷幾乎被湮没在山林間的小徑道。

話說我們一入起初路況良好的山徑,果然很快遇見了山友所述的石頭厝,而傳說中的「頓時狗吠不已」也真經歷,待我們嘖嘖為山友忠實描述稱奇,此時卻聞一陣呱噪聲,原來是農舍裡的唯一隻大鴨還是鵝,不知是欲與狗聲共嗚還是對我們兩位陌生客放出警告聲,總之這一時半刻停不下來的聲音實在讓人心煩難耐,我們於是快步通過農舍,路經終年應該很盡忠職守的大黑犬,也差一點就稍不留意錯過進入「後凹古道」必須穿越的後凹溪。

越溪後,又可見人家,此時會遇見叉路,我們保險起見,擇了右側有綁上登山社團指標的路徑,這下真的確定進入了隱没山間不知幾年的「後凹古道」。說起這條來訪遊客並不算太多的古道,大致的路況尚是良好,且一路的綠蔭,慢走步行間讓人頗為舒服。只不過這條山路大概因為樹林茂密,終年陽光難近,再加上山中小溪流過,即便我們此次的探訪已是前數日無雨狀態,但山路有時仍難免泥濘,且不時有稍稍陡峭的路段,所以除了不時得稍加注意腳下步伐,也偶會有雙手並用的狀況,而也有可能因為這樣,在不過廿分鐘的時程竟會覺體力消耗不少的感覺,於是在路經後凹瀑布,以為「柳暗花明又一村」,豈知「後凹古道」的終點竟是「金字碑古道」(淡蘭古道)的起點,在抬頭眼見「金字碑古道」向上數不清的石階,我不禁頭暈目眩,沒有體力回頭抱怨為什麼今天我要在這裡這件事,只能一咬牙將汗揮去,不作其他想地只好賣力拾階往上,希望快快通過某人拿來哄小孩的「比家裡到捷運站還短路程的不過300公尺」陡峭古道,直抵140多年前,清朝台灣官在岩壁刻下的詩詞。當然,300公尺上坡行程無法一氣呵成,體力不堪,此時肚餓又加進來湊熱鬧,只好再幾近終點古碑的幾步之距,開來一小包零食稍稍安撫脾胃,這下才甘心湊進那立上百多年的岩壁石碑,也即便其上文字無法一一辨識,但我們仍選擇與大石頭同坐片刻,藉機領略地方歷史變遷與時間滄桑,也試圖在這樣安靜無紛擾的林間沉澱自己,並沒忘了在臨走前,一如至每個山間都必須致上我們對於大自然的最高敬意。

不一會兒就再踩著因登高所換來的顫抖雙腳,但恐不小心滾下山丘,只得加倍緩慢小心的石階而下,也大致再用了三十分鐘,來到往回「後凹古道」的叉路,於是決定抄此雖較難行但路途距接著目的行程的侯硐車站更近之山徑,也很快的十來分鐘,我們回到了來時起點的盡忠大黑犬狂吠處,又再聞那隻不知大鴨還是大鵝的呱噪不止聲,然後重回侯牡公路。當我打算再用僅存的最後力氣,一口氣直奔侯硐車站的古早麵店解決燃眉的民生大計 – 眼見血糖急速下降,隨時都會無法控制的亂發脾氣,豈知有人提議走上一趟沿途必經的猴硐神社,這下因過於疲累而氣已滿到腦門的我再也忍不住抱怨起這趟古道行,也再也受不了為何好不容易「克服一道」又得「再入一道」,然後也是後來才知原來穿過早已不是日據時代的猴硐神社直下石階,山腳下就是介壽橋,也當然越過此橋即見猴硐車站。

午后一點鐘,回到車站,兩人飢腸轆轆,就近選擇不知立起幾冬的車站對面古早味麵店,一碗豬血小腸湯、一碗乾米粉、一盤燙青菜與切嘴邊肉,吃得津津有味,滿足至極,也大概是我們快要把手指頭咬掉的吃相,或是我忍不住抓起相機拍起認真煮麵的老伯伯,老伯伯拋來可愛笑容並溫暖送來「好呷某」,還手指著店面紅色招牌,要我連「古早味麵店」看板入鏡。

從「劉厝古道」走至侯牡公路,左行至3.5K處經侯硐神社後續行至公路的約3K轉彎處即是「後凹古道」的入口 – 樹上繫有登山社團的指標條可供辨識。
「後凹古道」起初十分良好的登爬路況。
拾上「後凹古道」不久即會有這隻大鴨還是大鵝讓人甚為心煩意亂的呱噪亂語。
今變成養雞場的廢鐵屋內有盡忠大黑犬,不理其狂吠,在此越後凹溪才能真正進入古道。
是不是一個很世外桃源之地。
這條「後凹古道」大多時候是這樣路況還算不錯。
但偶遇充滿青苔易打滑的石階、或是陡峭的登高階,
於是必須不計形象的雙手用上。
慢行用了約廿分鐘走完「後凹古道」,接著來到古時候位居淡水廳與瑪蘭廳間官道的「金字碑古道」(又稱三貂嶺古道)。這條過去遊客不多的道路雖然後來鋪上這樣寬整的石階路,但仍陡峭不易行。
我打算一氣呵成走完300公尺的「金字碑古道」,
但還是沒有辦法,仍得停下來喘息片刻(還好不到要用坐的休息狀態)。
大概登高有咬牙將腳步加快,於是十餘分鐘即達140多年前清朝台灣官劉明燈為破此處嚴竣氣候的岩壁石碑題字。
(回家檢查相片,才知得來不易的"金字碑"竟僅有此相片 Orz)
雙腳顫抖不已的下山,hold住身體免得咕咚滾下山。
行經半途,向來自以為很有組織的某人坐下來「滿包」找手機>_<
循著這個有「藍天隊」的路標,回到「後凹古道」,很快就可以找到來時的大黑犬跟牠顧的鐵皮屋養雞場。

See~ 10分鐘就到了後凹溪。

大黑犬照例狂吠。后~ 這下整個身體站起來,更兇哩!
從猴硐神社回到猴硐車站,這是神社入口參道近年來新起的石燈籠。
其實在神社一知又要拾階,實在一整個傻眼跟快要昏厥。後來才知穿越神社下山,很快就可以回到猴硐車站。
山腳下午睡的貓咪,我們見牠嘴邊一顆美人痣甚是有特色呢!
猴硐真的是一個很美麗的村落。
基隆河面上可見的大自然衝擊鑿跡。
車站對面的古早味麵店很認真煮麵的阿伯老闆。
吃麵時,我也沒忘了注意隔壁攤,
這位阿伯井然有序收拾桌上殘餚與碗盤,
老實說,很多台北的餐廳都不及呢!

記得古早味麵店阿伯老闆交待要拍的店家看板。
離開猴硐沒忘了再帶走留在殘破選煤廠幾冬的廢棄運煤車之景。

這趟旅程雖然有種「歷劫歸來」的感受(實在路上有多段路程不怎麼好走,再加上竟沒遇山友),但置身在充滿幽然古意的靜謐山林三個小時,在這當中除了我們兩人偶而交談聲,僅不時可聞淙淙溪流水聲,或是樹葉被微風吹動所發出的擦擦聲響,甚感怡人之餘,也覺耗掉的體力帶來的是極為充實的感受,真是不可思議的大自然旅行。

而三貂嶺領略行後,隨心所至,決定再車行海線去一趟烏石港與蘭陽博物館,就帶著路經特別下車購買的福隆便當。不過當二小時車程來到蘭陽博物館,再差一小時即是博物館的下午四點半鐘閉館時間,於是只得放棄一入博物館,帶著便當前往烏石港堤防,對著大海以及不少的衝浪客與特地前來玩水的遊客們,兩人大快朵頤的分享著便當。而在便當吃著,我見堤防上有著專業攝像人士,再也忍不住自動上前攀談,結果不知不覺聊掉了廿來分鐘,才知原來這位老伯從工作上退休,因為熱愛拍照走了不少諸如非洲肯亞、中國西藏或是尼泊爾、印度等尚未太開化的原始之地,而他近幾年則酷愛拍攝衝浪主題,於是不知用了幾冬像這樣痴傻地讓他高級器材直受海鹽份侵襲來成就嗜好,然後我問上網孤狗「衝浪攝像達人」能否找到他的照片,老伯靦腆一笑,只說他沒有個人網路相簿,所拍的相片都是整理後燒錄光碟贈送衝浪友人等等。

今天的春遊猴硐與順道一訪烏石港的豐富行程在此也大致要告一段落。也話說今日郊遊另一任務是我們的新玩具「女友二号」機外景試拍,所以拍攝的相片會有一景不同色彩的展現,那是我們將新玩具的功能一一按來玩玩的成果;不過也是這樣玩相機才突然發現,這日所遇遊客頸上掛著大砲專業級相機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嬌弱女子,所以在素人攝影師滿街趴趴走的時代,文青就別再嘟嚷這台「女友二号」機的四罐多養樂多重量,因為她真是有點小的不夠看吶!

這一日來到蘭陽博物館只留下此景,時間關係就略過入內一訪的想法了。
龜山島旅行船正入港。
烏山港堤坊。某人莫非長腳懼高的不得了,絕不可能這樣站在堤防。
坐上堤坊大快朵頤才買來的福隆便當。

以大海與衝浪客或是看不清楚的海邊辣妹為景。
旅程尾聲,留下了與這位手持正港大砲機的「衝浪攝像達人」交談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