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理界線已經十分模糊的今天,對於有人試圖用電影每一個被賦予一個特定功能的角色說出想要跟大家說的道理確實很不習慣 – 這是好不容易找到已故導演楊德昌先生留給世人追尋的鉅作《一一》(英譯Yiyi或A One and A Two),在用超過兩個半小時的假日夜晚觀賞後所獲的第一個感想。也大概是電影的整體陳設或是所帶來的調性(說的話語),我一直都忘記這其實是一部才十年前的作品(首映為2000年5月的法國坎城影展),也直至當畫面將位在台北東區的N.Y. Bagels店面帶入,才又提醒我電影說的是千禧那年在這個土地的二三事。只是說也奇怪,享有國際超越評價的此片,雖然在觀後並未能立即投入個人過多的喜好情感,可是電影的能量卻又是那麼地強,因為我能確信就在當晚,電影的一些什麼東西跑到我的夢裡面…。
2011-03-28
2011-03-21
110319 Les Petits Mouchoirs
Les Petits Mouchoirs的帥哥導演(也是演員)Guillaume Canet執導本作之景 |
以為有了法國媒體Le Point用這篇文章《"Les Petits Mouchoirs" : Guillaume Canet règle ses comptes avec sa generation》("小手帕(善意小謊言)":吉庸卡內用他的世代確定他的能力),我們肯定會再一次為向來以平實見細膩為長的法語電影拜倒,然而確實電影裡頭的幽默與有時聰明的對話讓人偶爾地開懷大笑,可是問題出在劇情的不夠緊湊、重點的不夠集中,於是在變成有又臭又長之虞的兩個半小時,還是會讓人不甚耐煩地不時做出確認片長還剩多少的沒禮貌行為,或是不小心就不知神遊到那而讓頭用力一點的大不敬動作。總之,這部身兼演員的Guillaume Canet所執導的第二部作品,絕不是那種讓觀影人驚叫著"Putan! C’était très mal!"(天啊!大爛片)的電影 – 就在用兩個多小時把影片看完之際,我們也必須承認這種猶如肥皂劇的友情故事會有他的一種感動,但重點還是請確定時間夠、精神好的時候再來挑戰本片吧!
2011-03-11
110306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
這句話不錯,所以真的不要自尋煩惱了,看開點~ Sometimes what's in your head isn't as crazy as you think 藉機說給自己聽 |
家庭劇院的第五十里程,想說來特別註記一下。剛好欲成文的電影《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說來有點可笑)很特別,先跳過沒有想像好笑但卻也算是清新有力度之作的劇情,我們竟能夠先從已經跳出「畫龍點睛」配角的配樂,認出電影的編導團隊與幾年前因音樂而留下深刻印象的《Half Nelson》(我的左派老師)是同一組:好年輕的Ryan Fleck (b. 1976)同樣身兼編寫與執導,大概是由Kevin Drew所領軍的Broken Social Scene弄出來的東西剛好對上口味,所以讓我們能夠極快辨識。然後就覺得:對嘛!這才是將迷離飄散的Post Rock運用的不多不少,否則像去年可能是日本最紅的《湊かなえ》(告白),prototype地讓承擔電影氛圍的大量Post Rock結合慢調特寫鏡頭,未免又流於做樣子。
2011-03-07
2011 TIFA | 0304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水》
舞者演員在熱帶風情下盡情嬉戲也是本作的迷人之處。 圖片來自此 |
雖然不常主動對跳舞表演感興趣,但這次的藝術節,還是將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的《水》(Água)列入我們的wish list裡面。然後僅管第一次體驗了這種被冠上「舞蹈劇場」的表演方式–可能是受舞台環境、再有對白、或可能是受舞者結合了更多類舞台劇的表情,於是感受的不再是「故事」預埋在舞蹈動作裡的那種淡,我們更直白接收了舞者們被賦予了很貼近我們的人物個性,以及他們之間互動的更具戲劇張力,尤其今晚的感官所經歷的一幕幕熱情歡愉但又危險的南美式風情甚是新鮮有趣。不過155分鐘的表演(不含20分鐘中場休息),中間我還是有幾次不小心「度咕」去–愛睡雖變我惡習,但我仍忍不住小聲嘀咕是受舞台上不斷重複的動作牽累所致,可是我仍然很喜歡這個再進入一點仍有著深沉之意的愉悅夜晚,然後一直想著舞台上那些亳不保留施展長手長腳的又帥又美表演者真是好看!他們刻意為我們客製的中文台詞怪腔怪調下也真有誠意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