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5

110122 媒體大哼 – 倪再沁特展

或許是我希望能夠再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而不是那一種別人也這樣做(說)過,
或許我都希望台灣的藝術少一些那麼「顯性」的自我感覺良好,就不會對於這個展那麼的不酥糊。
照片攝於2011年1月22日台北當代藝術館
《媒體大哼 – 倪再沁特展》(10/12/25-11/2/13)

不知為何有一種展覽(藝術展)在看完之後,就會渾身的不酥糊,而你就是知道帶著這樣的感覺絕對不是展覽本身的沉重、或是觸動一種省思什麼的,即使你知道這種展覽本身的立意或許可以稱上是好的。在有久違陽光短暫露臉的星期六下午,我們轉去了自去年的12月25日開始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置展的《媒體大哼 – 倪再沁特展》(~2011/2/13),在兜完一圈展區,忍不住皺了皺眉頭(當時嘴巴來不及幹醮):要做出符合反骨的展覽命名是不是能夠再像樣一點呢?要不多參考已經被批評有夠沒意義的Mr. Brainwash做出來的「極‧致‧扁平」- 自取的 hyper superflat (見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電影《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否則一個展場域當你又想反諷社會許多現象,但又想跟別人說自己多麼政通人和、人脈超廣跟超有才華時,真的就有夠四不像了(果然已經有人「贏」了去年在同一個美術館看過最爛的《仲夏狂歡 – 葉錦添特展》)…

----------------------------------------------------
一個東西總是有人很欣賞,也有另一面的人會很反感。這次話及前幾天來到睽違已久的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專程前去一看的《媒體大哼 – 倪再沁特展》,純粹是個人對於這位從置展的種種來得出的「吃乾抺盡文藝圈老屁股」反胃感言!當然我對於這位已經夠政通人和的藝文圈阿伯在年紀越長反而越反骨的行徑還覺得蠻佩服,也願意附和他這樣看起來很吃得開的藝術家竟願意建一個公開平台來給當朝諸多亂象嘲諷與批評。不過什麼餅都是可以「畫」(話)很大,所以《媒體大哼》─「哼,做了再說!」,還是「哼!我們看了再說」。

開始注意到這個展,大概就是有人網頁亂逛,無意中點擊了ART 911這一頁,尚未來得及細看網頁介紹文字,但看那幾張放很大的裝置藝術實況照,一付Jeff Koons學很大的樣子,於是就覺得怎麼不去現場細看究竟呢?於是當週六,見陽光總算在陰霾多日後小露一下臉,就動身前往離家也不算太遠的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才及至MOCA Taipei,即可見藝術家置於戶外的一系列「怪談」裝置,而當然最是先吸引我們目光的就是那座置於美術館戶外的「紐約怪談」(下圖),畢竟其真的學我們曾在2008年紐約一見的Jeff Koons之作《Balloon Dog》很大啊!而也正是這個物件讓我們對其實也是第一次聽聞的倪再沁所置之專展產生興趣。


「紐約怪談」做為反諷當代社會異象之一 –
庸俗藝術的立意明顯 (Jeff Koons變成了Pop art的一個icon,2009年曾於倫敦泰德Pop Life展領教),
但為什麼是「紐約」,這個應該就是從Jeff Koons東西演生而來的作品,
為什麼扯上的是「紐約」,是否要與賓州來的Koons長大後在紐約發跡扯上呢?
(我會覺得此作是很「刻意」的挑起一個目光)
 
但展覽介紹對於此作這麼說:倪再沁的<紐約怪談>系列,
針對歐美當代藝壇在製造話題、製造商品、製造明星…之同時,
也不斷混餚模糊了原創、引用、挪用、抄襲、仿製之定義和邊界的文化異象;
這類作品指涉對應的源頭,無論是傑夫.昆斯將廉價商品重新高貴化、神聖化的<氣球狗>,
用花卉植栽為畢爾包美術館特製的另類活體雕塑<小狗>,
或是達米恩.赫斯特以嚇人姿態解剖整隻牛身的<母子分離>等,
在在反應了倪再沁有意以抄襲進行攻擊、在引述中強行加註的一種創作模式和議論戰術。

馬上找來Jeff Koons的本尊《Balloon Dog》對照。或點Jeff Koons網頁的這張
攝於2008年的紐約旅行

同樣置於戶外讓人注目的「台北怪談」。

此作諷刺上了「旺旺」與「花博」而且在展館內到處可見的小型複製頗讓人會心一笑。
不過我無意點,果然印展展覽簡介:怪談系列─是抄襲也是攻擊。哈~
 
戶外的怪談系列,
諷刺的是什麼?以及其使用曖昧及雜交的態度都是意圖再明顯不過了。

這樣子的裝置果然引起不少路人的好奇,一定要來「觸摸」一下,
ㄟ/ 這不是紐約華爾街的一摸就會發財的金牛?

在戶外匆匆瀏覽完未有圍籬護住的四座怪談裝置雕塑後,就要正式入內參觀。不過一入展館內,雖未見有工作人員阻止參觀民眾拍照,但我們保持禮貌,就把相機收起,打算好好端詳這個好像還有那麼一回事的展覽,僅管我一直覺得戶外的那一些利用複製概念來進行當代諷刺的東西真的已經有不少人做過了,因此並尚未對倪再沁這個人的作品建下多大的驚豔印象,但覺畢竟在台灣略嫌保守的藝術圈能有此舉算是一種勇氣。

豈知才進到第一間展館,我起初不明其意為何展間變成了圖書館,後再端詳桌上擺的是藝術家「四四方方」的著作,牆上除了有藝術家的一些歷史新聞影片,尚有藝術家與其宣稱全亞洲最屌的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先生往返傳真,另不乏他在政治與學界都很吃得開的剪報等,大概是我類似規模的專展實在看太少,就也忍不住大驚小怪第一次看到這種「大張旗鼓」將自已完整地「端」在參觀者面前的方式。這是不是藝術家的一種自嘲式行為(不太像,因為影片振振有辭,說爆破藝術家怎麼好,自己怎麼跟他有了交情),我不得而知(也不想知),但我就說「自我介紹」,展室廊道的那一面牆他也已經發揮的有夠淋漓盡致了。

怎麼才走出第一個展間,就讓我有種暈船感,中午吃過的東西在胃裡攪動呢?[回頭看展覽介紹,這個展室叫做「微塵裡─沒有物質,談何觀念」,看不懂的文字倒把展室的陳列寫得很偉大哩 --- 是我真的看不懂,sorry]

到此,我也不準備再多述這次所看的倪再沁特展,若說藝術家試圖搞笑或耍幽默去諷刺一些現代社會的現象,無論是政治亂象、媒體群魔亂舞、對庸俗大眾文化的盲目追求等等這麼多東西,可能有一點成功,但可能之於我而言 – 也許也是展前功課做不足,一直很聚焦在藝術家要做的諷刺的部份,於是當我看到一間間的展室,一會是他用A4畫紙虛擬重現了倪再沁童年記憶中的電影畫報和大型看板 (就是很多國中生會畫的電影漫畫);一會是他用上自己的肖像做了一個假選舉的文宣戰,用笑點其實也過時的口號:凍蒜凍未條;一會是他仿某大報版面做一系列諷刺媒體霸凌;一會又是他用以讓原作重現意圖而做過的水墨系列(藝術家正也是以此起家)…等,總覺得整個展覽就像是一個大雜膾,許多的舊作加進來並加以一個配合此展主題的說明文,就讓我忍不住去想這些的有些作品原來的立意是否真也符合這個「媒體大哼」主題?然後就覺得這裡還真的變成了藝術家拿出所有「壓箱寶」的大殿堂…?Sorry~ 忍不住要這麼去想。

當然在這個藝術家還真的打算傾曩而出的場域中,好不容易終於看到藝術家總算有全新製作『夢幻泡影─ 「當下」馬上就是「過去」』,雖然這種玩科技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但還是覺得展覽總算有點誠意;而再提及或許我們能夠最感興趣的仿Andy Wahol版畫複製手法,表現引自Jeff Koons或村上隆的盛名之作的『Super Superflat/超‧超扁平系列─「抄襲」是為了「攻擊」』,大概因為被好端端地擺在水墨系列展室的最中間大牆,整個效果就還是大打折扣。而其實逛到此,我就想到好久以前曾在北美館逛到莊普小型專展,也打著「我討厭村上隆」這種似乎噱頭太過的主宣傳,於是就會想難道不會再有別種玩法嗎?(莊普地下藝術展可參見破報復刊611號專訪文)

最後還是覺得若是藝術家打算透過這樣一個展覽對大眾洗腦,其實Mr. Brainwash或是Banksy還真的蠻有參考價值的,畢竟複製完後再下一個標不是什麼太難的事,但要從複製的行為當中再去衍生些什麼或創造什麼,才會真的有重重地打大家一巴掌的效果。


置於戶外的某一區正是展示:凍蒜凍未條─用藝術「搞」政治。

是有一點搞笑,但逛了一圈展覽,
看到這一片用藝術家肖像及附有15字陳腔濫調堆疊標語 - 「活潑新審美,啟蒙另生態,耀動全光譜」的粉紅旗海,
實在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回頭找出的本展宣傳短片-- 再順便去點點Youtube裡的「大家眼中的倪再沁」。好吧!是我自己說多了...哈~ (不過我真的想要找那幾支放在展館轉角處的藝術家自述影片,是話說不清呢?還是真的他終究還是有他的包袱,總之說的話也是隨處的複製來的...覺得)



曾及至的某些中外展經驗一比:
:: 2009 倫敦 RA 的 Anish Kapoor- 雖也算的上是大眾文化一種,但至少不扭捏
:: 2009 倫敦 Tate Modern 的 Pop Life- 雖一次集結"庸俗"大眾文化,但置展的fu是對的
:: 2010 紐約 P.S.1 的 Greater New York 2010- 被 ToNY 罵的夠慘的本展有些還是贏了這個展啊!


《媒體大哼 – 倪再沁特展》官方網站
倪再沁的洋洋灑灑經歷
從書店網站搜尋來的倪再沁著作多產
媒體報導:倪再沁競選車開到藝術館
評論倪再沁
Jeff Koons官方網站
Mr. Brainwash官方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